不能用傳統(tǒng)汽車的盈虧看待賽力斯
根據AITO汽車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發(fā)布的消息,AITO問界M9上市七天累計大定突破3萬輛,AITO問界新M7上市三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2萬輛,12月AITO問界新M7交付新車20611輛,累計交付已達48552輛。如此強勁的市場數據,讓很多汽車人對問界刮目相看,有人說“贏麻了”。
2024年元旦后,上市公司陸續(xù)公布2023年成績單,賽力斯的預告引起很多人的關注。1月24日,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601127,以下簡稱賽力斯)披露2023年年報業(yè)績預告,預計 2023 年度實現(xiàn)營業(yè)收入3,550,000萬元到3,650,000萬元,同比上升4.09%到7.02%,預計2023年歸母凈利潤為虧損21億-27億元,與2022年凈虧損38.3億元相比有所收窄。
一方面,問界讓人感覺“贏麻了”,另一方面,賽力斯沒有盈利,還在虧損,看起來反差非常強烈。一時間,各種聲音在網上泛起,如何看待賽力斯的預虧損?記者詢問了汽車圈多位人士,他們普遍認為,不能用傳統(tǒng)汽車的盈虧看待賽力斯。
01 賽力斯已不是傳統(tǒng)汽車企業(yè)
賽力斯的前身是“小康工業(yè)”,這也不是最初的名字,按照賽力斯官網介紹,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,從自主創(chuàng)業(yè)到合資造車,再到跨界業(yè)務合作,名字也由最先的渝安創(chuàng)新,到小康工業(yè),再到賽力斯。
小康工業(yè)進入造車領域是從東風小康開始,這是一款微型車,與柳州五菱有較強的競爭關系,但東風小康的銷量與“神車五菱”相差很大。
東風小康銷量
數據來源:中汽協(xié)
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來臨,東風小康曾生產電動微型車,但銷量依然沒有大的起色。比如,2022年11月的數據顯示,東風小康EC36的銷量為111輛,占品牌當月的總銷量的90.98%,在自主車市場中排名第151位,市場份額為0.03%。在微面市場中,東風小康EC36排名第10位,市場份額為0.85%。在10萬-15萬元車型中,東風小康EC36排名第75位,市場份額為0.03%。在10萬-15萬元新能源車型中,東風小康EC36排名第17位,市場份額為0.03%。
小康工業(yè)與華為的全面合作始于2019年1月18日,簽約之后,雙方將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,在工業(yè)互聯(lián)網、ICT 基礎設施、新能源汽車智能化、網聯(lián)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,為小康集團打造智能電動汽車提供堅實助力。
彼時,東風小康依然在生產銷售,問界車系沒有登場。問界品牌誕生于2021年12月。當其他車企在堅守靈魂的時候,賽力斯把靈魂交給了華為。坊間一直傳言,華為嘗試介入問界的營銷,賽力斯的生產管理也引入了華為的管理模式。
從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模式來看,小康工業(yè)蛻變?yōu)橘惲λ梗瑔柦缦盗挟a品改變發(fā)展軌跡之后 ,賽力斯已不再是傳統(tǒng)意義上的汽車生產與銷售企業(yè)。
02 參照特斯拉早年的虧損狀態(tài)
小康工業(yè)與華為的合作,問界系列誕生之后,賽力斯算第三次創(chuàng)業(yè),賽力斯從以前“穿鞋的”變成了“光腳的”,與馬斯克“光腳”進入電動汽車制造領域有相似之處。
曾經很多人對早年的特斯拉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但股價節(jié)節(jié)攀升感到迷惑不解,多年后,特斯拉實現(xiàn)盈利,人們才對當初處于虧損狀態(tài)的特斯拉有所感悟。
特斯拉年報
資料來源:東方財富網
2018年,特斯拉處于虧損狀態(tài),金額還不低,達到9.76億美元,但是,看看特斯拉的收入增長,高達82.51%,毛利增長高達81.83%,對于特斯拉的虧損,投資人并不在意,特斯拉的整體表現(xiàn)上,健康樂觀。
賽力斯ALL IN新能源汽車,并且完全依賴華為,賽力斯預告虧損,具體數值沒有發(fā)布,參照以往的年報推斷賽力斯的健康狀況。只要企業(yè)整體積極向上,虧損就不可怕。
資料來源:東方財富網
2018年到2022年,賽力斯的虧損額不斷擴大,營業(yè)總收入也在不斷增長,毛利潤更是從以前的6億多元跳漲到38.61億元,毛利率從個位到上升到11.32%,這些細分指標都顯示出賽力斯的整體情況積極向上,企業(yè)內在的競爭力在不斷增強。
賽力斯的收入在增長,毛利在增長,但是凈利潤是虧損的,說明企業(yè)有花錢,錢花到哪去了呢?
03 夯實基礎必定虧損
從賽力斯的利潤表中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賽力斯雖然收入多了,并沒有拿來享受,而是加大了投資再生產的建設。
資料來源:東方財富網
從賽力斯2022年的財報不難看出,營業(yè)成本增長較多,其中研發(fā)費用、銷售費用、管理費用等增加較多。
研發(fā)費用增長,說明賽力斯加強了技術研發(fā)的力度,沒有技術優(yōu)勢的企業(yè)在市場競爭中注定要被淘汰。賽力斯R&D為3.85%,這個數值與頂尖汽車企業(yè)有些差距,但是,華為在智能駕駛方面投入多年,并且投入金額巨大,賽力斯使用了華為的智能駕駛成果,但華為的研發(fā)費用沒有計入賽力斯的報表中。
賽力斯的銷售費用增長較多,問界系列賣“爆”了,銷售渠道理順必然伴隨著費用增長,銷售費用增長較多也是合理,隨著渠道建設趨于完善,這部分費用的增長步伐將放慢。
管理費用增多,緣于賽力斯生產銷售大幅度增長,招聘的人員越來越多,工資、福利等支出金額大幅度增長,必然導致管理費用增多。
對于賽力斯的預告虧損,仔細分析以往的報表后,不必驚訝。